![]() |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安全新闻 >> |
昨日,晋安区第六中心小学一名学生家长反映,该校不允许学生下课后到操场玩耍。他对此表示不解。记者到该校观察发现,下课后所有学生都在教室或走廊活动,操场空无一人。几名学生告诉记者,老师确有说过,下课不要到操场活动。(5月8日 《福州晚报》12版)
居然有学校不让学生在课间到操作上玩耍?当不少读者对此新闻表现出诧异神情的时候,熟悉内情的教育界人士大多会淡然视之、见怪不怪——不就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嘛!其实,即便晋安六小投鼠忌器的做法具有“善意”的一面,也应当被纠正,毕竟,学校“圈养”的做法既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,也不利于学生投入精力学习,应当被摒弃。
学校“圈养”行为确实不妥,网友纷纷指责学校为“安全”所锢,画地为牢。可是,学校戴上“安全”的枷锁跳舞,也有自己的苦衷。当前,学生在学校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呈现多方趋势,这其中,当然有学校管理缺失的因素,不过,也有一些是学生调皮所致,扯上学校管理不善是很牵强的,但无论如此,只要在学校校园里发生了安全事故,哪怕是两个学生之间的事,学校也会作为第二被告,出现在应诉席上。抛开重大安全事故不说,就算是磕磕碰碰的小伤,家长也会大题小做,大闹校园,并拿出“媒体曝光”的杀手锏相威胁,学校只能低头就范,花钱消灾。从这个角度看,给学校戴上“安全”的枷锁,学生家长也有份啊。
明知道是下策而为之,这是学校的无奈。为减少作为被告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,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为学生买了校园责任险;为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,学校安排教师在教学楼的楼梯口值班;为规避可能存在学生的“安全隐患”,很多学校取消了包括春游、社会实践在内的校外活动......。我知道的一位校长就曾说过:你没春游,或许会有家长指责你;但你春游出事了,必定有家长去起诉你,咱都不是傻子,掂量掂量就知道孰轻孰重了。诚哉斯言啊。
学校冒着被舆论批评的危险与不顾,一味孤行地“保护”学生,说到底,还是在带着解不开“安全”的枷锁。很多时候公众都要求学校既要保护学生爱玩的天性,又做得万无一失,确保学生安全,这是一道两难的推理。再者,我们几乎都忽视了一个细节,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了“委屈”,家长气势汹汹地找学校找老师要说法,这就是在给学校“安全”的枷锁在加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