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安全新闻 >> |
渤海早报讯据中国之声《新闻晚高峰》报道只为揪出学生宿舍里的小偷,最近,山东滨州学院上演了一场采集学生DNA的行动,5000多名本科男生全部被一一采血验DNA。
据悉,5000名学生,一一被采血,规模很大,效率却是极高的。从学生收到通知到采血完毕,大多在一天之内完成。对于学生表现出的疑虑,现场的警察只有一句回答:“安静,不要说话”。
事件一直进行得很神秘,直到有媒体介入,滨城区公安分局才解释称:采DNA是为了侦破一系列宿舍盗窃案。
该局宣传科刘姓科长告诉记者,今年以来滨城区已发生了38起学生宿舍盗窃案,涉及资产20余万元。为了“尽快破案,排除学生间误会”,滨城区公安分局决定采取DNA采样的方式,找出犯罪嫌疑人。“刑事诉讼法第130条规定,为了确定被害人、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、伤害情况或者生理状态,可以对人身进行检查,可以提取指纹信息,采集血液等生物样本。”
对此,中国政法大学侦查学研究所副所长肖承海告诉记者,公安机关侦查案件一般要先排查,通过对比和排除,逐渐将范围缩小至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, “这一个或几个人才能被称为犯罪嫌疑人”。在实务中,DNA采样主要用来充实嫌疑人犯罪证据,用DNA寻找嫌疑人的情况很少。滨城区公安分局DNA采样对象多达数千人。肖承海认为,该案应当处于排查阶段但事实上又跳过排查阶段,“他们事实上是在通过采验全部男生们的DNA,寻找嫌犯”。
5000人被采血,在公安侦办史上前所未有、闻所未闻。按查验DNA最低成本100元来算,5000人至少得花费50万元。相关专家称,这是一种对身体权和隐私权的侵犯,因为要侦破失窃案,就让5000名学生和50万办案经费遭受池鱼之殃,办案手法有些过于粗放。
原标题:宿舍被盗全校男生被采血专家称办案手法太粗放
资料链接
美国:DNA采样引发的违宪争议
2009年,美国马里兰州警方以攻击罪逮捕嫌犯阿隆佐·金,并采验其DNA。根据马里兰州法律,警方可以在判决前对暴力犯罪嫌疑人进行DNA采样和比对。但当警方将金的DNA放入资料库对比时,发现他的信息竟与2003年一起强奸案遗留的DNA信息一致。这一决定性证据使金以一级强奸罪被判终身监禁。金的上诉律师提出,以攻击罪为名所采集的DNA样本,不能用作强奸罪的证据。
2012年,马里兰州上诉法院判决,马里兰州允许DNA采样的法律违反宪法。因为《宪法第四修正案》规定,公民的人身、住宅、文件和财产有"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"的权利。强迫采验DNA属于警方"搜查行为",必须得到法院的批准。在金的案子中,法院批准采验DNA的理由是他所涉及的一起暴力攻击案件,而非强奸案,因此对金的DNA比对属于"无理搜查",侵犯了公民的宪法权利。
2013年2月26日,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开庭审理颇具争议性的"马里兰州诉金案",虽只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口头辩论,却充满了"火药味"。9名大法官分歧严重,导致该案难断。在美国,联邦政府及29个州政府均准许某种形式的DNA采样。此案焦点在于:维护公民隐私权和用DNA查处罪犯,都很重要, 如何取舍。